昨天,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表的重要讲话引起海内外各界的关注。专家指出,尽管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各种风险因素叠加会对“一带一路”产生影响,但巨大的合作空间和共赢潜力仍将成为各方抢搭中国发展快车的强大内在动力。
共赢的“脚印”愈发密实
从中国—土耳其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启动,到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走出国门;从塔吉克斯坦“瓦赫达特—亚湾”一号隧道贯通,到“绿色通道”让沿线国家农产品通关时间缩短90%……近3年来,一个个重要项目的落地,让“一带一路”共赢的脚印越来越密、越来越实。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年7月,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累计已达511亿美元;与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1.25万份,累计合同额279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相关国家建设的经贸合作区达52个,为东道国创造了9亿美元的税收和近7万个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上热络的经贸往来也与世界贸易趋冷的大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菲律宾、俄罗斯、泰国和印度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出口分别增长26.1%、14.5%、9.4%和7.3%;中国企业与沿线国家新签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同比增长24.1%,范围涵盖信息技术服务、工程设计、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服务等诸多领域。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一带一路”之所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取得了超预期的进展,并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高度认可,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让有关各方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经济全球化本身就蕴含着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彼此依赖。中国拥有资金、技术、优质产品及建设能力,而沿线国家恰好有着相应的需求和市场。‘一带一路’倡议无疑加速了这种互补性的实现。”沈骥如说。
练好“内功”送出“礼包”
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对世界的意义是什么呢?
分析人士表示,虽然世界经济调整的不断加深与各种风险因素的叠加和释放会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各种挑战,但合作共赢的大格局却不会因此改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也清楚地表明,未来中国将进一步练好内功,加强内外协调,让“一带一路”更好地造福本国及沿线各国人民。
“如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国情不同、诉求各异,因此做好陆海统筹、国内外统筹、政企统筹,不断扩大共识、减少误会就显得尤为重要。”沈骥如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8项最新要求,不仅适应了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需要,而且有助于将中国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向国际延伸,从而切实提高“一带一路”的内在吸引力。
事实上,中国正在用实际行动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送出“礼包”。以外界较为关心的“中国项目会否影响当地就业”为例,中国海信集团与中非发展基金共同投资的南非亚特兰蒂斯工业园,如今每年可生产冰箱45万台、电视60万台,不仅为当地提供了优质产品,而且带动当地近3000人就业。这种通过扎根当地、将“中国制造”变成“非洲制造”的努力,得到了越来越多所在国民众的认可。
各方还需抢抓机遇
“一带一路”讲互利,“中国快车”欢迎你。一组有趣的数字值得注意,中欧班列从第1列到第500列,花了4年;从第501列到第1000列,历时7个多月;从第1001列到第1500列,历时5个月;而从第1501列到第2000列,用时仅为3个半月。“一带一路”的发展速度可见一斑。
“‘一带一路’建设将不同国家、地区用共同梦想联系起来,通过文化、经济、能源等方面的合作,推动沿线国家地区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伊朗石油部代理副部长马苏德·哈谢米安·艾斯发哈尼在谈及“一带一路”机遇时表示,伊朗作为重要的产油国家,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安全的投资环境、年轻的人口结构,所以伊朗希望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吸引中国投资,推动可持续发展。
专家指出,一方面,沿线国家应加快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中国也需要进一步落实好已有项目并提升自身防控风险的能力。“‘一带一路’早期项目进展对有关国家有着很大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如今很多沿线国家越来越欢迎中国去投资便是证明,因此我们要把这个好势头巩固住。”沈骥如提醒。